对于就业市场,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:
为什么同是985,211毕业,IT行业的工资起薪很高?
为什么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,学历变成了非必要条件?
为什么在公司5年不加薪,跳槽却会有不少的涨薪?
我们都知道,产品会有不同的价值定位。
举例来说,你买苹果是因为产品好,去沃尔玛是冲着价格低,住万豪是服务差异化。
其实人也一样,要让别人出钱买你、给你工资,得看你的价值如何?
– 1 –
如何衡量你的市场价值
那么,你的市场价值又是怎么衡量的呢?
如果用公式表示,其实就是:账面价值(薪酬) =实际价值(内在因素) +外部溢价(外在因素)
账面价值=实际价值+外部溢价(薪酬回报) (内在因素) (外在因素)
外部因素包括运气等等因素,比如你去了一家着急招人的公司,得到的回报可能会大于你的实际市场价值。
抛开外部因素不谈,你的实际价值到底取决于什么呢?
关于人的实际价值,有个著名的模型理论——冰山模型,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,所谓"冰山模型",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"冰山以上部分"和深藏的"冰山以下部分"。
其中,"冰山以上部分"包括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,是外在表现,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,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。
而"冰山以下部分"包括社会角色、自我形象、特质和动机,是人内在的、难以测量的部分。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,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。
简单来说,冰山模型包含三大要素:
第一个要素,知识和技能
知识:是指你了解比较多的领域,比如财务知识、人力资源知识等等。这跟你大学所学的专业、常看的书、从事的工作、甚至业余爱好都有关系。
技能:是指你所具备的某个领域的硬性能力,比如会编程、会用Excel等等。
比如我是财务主管,今天给部门做 一个年度财务预算的ppt展示,展示的财务相关内容是属于知识,制作PPT是技能。
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,也是非常显性,容易展示出来的。所以,我们称为冰山上的部分。
第二个要素:能力,或叫通用能力。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、人际交往能力等。相对知识和技能来说,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。比如,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到底如何,很难用一个证书、几道题目来考,而需要看ta在处理很多事情时候的行为。所以,能力是在冰山中间的部分。
另外,能力跟知识技能最大的区别在于:知识和技能属于特定领域;而能力则更多是通用领域的。比如,知识会分财务、人力资源、金融等等,但是“创新”这样的能力,是适用于任何领域的,一旦掌握,是能够迁移的。
第三个要素,天赋,包括价值观、 性格特质、动机。比如,你是成就感动机的人,那你做咨询工作,就会比权力动机的人感受到更多快乐,也容易做得好。比如,你是内向性格的人,做一份每天都要不断跟人沟通的工作,可能会影响你的快乐感。
但是,这些天赋对成人来说,几乎是不可改变的。同时,也很难观察到,即便是自己, 也常常意识不到你的天赋在什么地方。
以上这三类要素,越往冰山下面的部分,越难培养,越难发现,但是,也因为门槛越高,所以越能成为竞争优势。而且,这些要素并不是独立的,冰山下面的要素会影响上面的要素。举例来说,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有多少,其实不仅取决于ta看多少,更重要的是ta的学习能力、动机等等。学习和思考能力更强、并以追求真理作为价值观的人,知识储备会更高。
– 2 –
如何选择价值定位
我们已经知道了个人价值包含哪些方面,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或是薪资的话,可以从冰山模型的这些因素去着手。
如果把你当成一一个产品的话, 定位可以有四个类型:知识型、技能型、能力型、天赋型。
而实际上,你的定位类型,早就已经决定你的薪酬天花板在哪里了,不管多努力,基本很难突破。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。
1.知识型:或许你觉得知识很值钱?说实话,我见过不少知识装X、知识泡妞、知识唬人的,但没怎么见过单纯用知识赚钱的。
为什么知识的价值不高呢?
其一, 当今社会,你想知道什么,网上搜索就可以了,可替代性太高。比如说,你就算把百科全书背下来,最后可能还得靠卖记忆力课程赚钱,而没法通过这个知识直接赚钱。
其二,知识跟思维,是有差别的。现代社会,随便一个人,知识储备都超过孔子、老子、亚里士多德,但你为什么还在学他们的思想?
所以,单纯的知识储备增加,如果不能结合思维能力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, 是很难为你增加财富的。
2.技能型:技能型是指有一-技之长的, 有一些专业门槛的。 比如,程序员就是技能型,但是,互联网运营就不是。技能型岗位,因为有一个进入门槛,往往我们会觉得非常有安全感。但实际上,却未必。
因为技能型岗位起点相对较高,但之后的涨幅,取决于技能的稀缺性。
10多年前,很多大企业都会给有CPA证书的人支付一个叫做Market Premium (市场溢价)的额外工资,因为这个技能相对稀缺,所以公司需要支付溢价才能招到人。可是,当很多人进入到这个领域的时候,人才供需逐渐稳定,溢价就消失了。程序员岗位也是一样,薪资起来快,跟过去这些年互联网行业快速兴起、人才供给没来得及接上有关。
另外,很多文章提到的35岁之后被公司裁掉的现象,往往都是技能型的人,当行业衰落、专业人才不再稀缺,就不得不转型,但技能不像能力那样可迁移,所以很容易被淘汰。
3.能力型:一些做专业服务类以及管理类工作的人,其定位基本是能力型。
比如咨询顾问,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不会,虽然每天用PPT,但不会有谁,是因为PPT用得好而成为一个好顾问的。恰恰相反,PPT用得一般,但能力很强,也没有太影响职业生涯。能力型的人,市场价值的天花板是非常高的,比如产品经理,牛X的产品经理像上亿年薪的张小龙,而一般的产品经理可能才一万块。
4.天赋型:比如搞艺术、做设计的,同等努力的情况下,最终能够做得比一般人好的,个人价值定位常常在这个类型。
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《少年派》中,活泼开朗的女主角林妙妙,作为一名在重点中学读书的高中生,她并不像其他优秀学生一样,为考上清华北大而努力努力再努力,相反她是每天上课开小差,在书本上涂涂画画,一下课就狂奔食堂的的“不思进取”的学生,即使房间里贴上了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,父母也不觉得自己的女儿有多么优秀。
可是,当她的绘画作品受到很多同学的喜欢,甚至在好朋友的鼓动下开公众号,粉丝不断增长时,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天赋,使她在学习之外找到了自己的实际价值。
根据天赋理论,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,只不过因为在冰山下面,所以我们常常看不到,所以也发挥不出。你会发现,最靠谱的提升自己市场价值的方式,依次是: 1)发现自己的天赋并放大; 2)提升自己的能力; 3)如果自己有专业背景,可以培养一些稀缺技能,比如这几年大火的算法、AI等等。
然而,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什么呢?不断学很多碎片化知识、练一些不稀缺的技能,然后不断跳槽。
我们每天打开各种学习产品,学一些零碎的内容,却很少实践。同时,拼命考一些并不稀缺的证(实际上,所谓稀缺技能,比如大数据、AI,是很难通过几个月去考一个证来达到的)。做了不少努力,然而收入还是上不去。
长此以往,最后陷入两种结果:要么陷入自我怀疑,变得焦虑、迷茫、颓废,要么觉得公司亏待自己,转而频繁跳槽,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。
企业做战略规划都是5年甚至10年。而现在,能够拿得出清晰3年战略的企业,已经不多了。至于5年和10年,企业还是不是活着,也未可知。
在这种趋势下,个人不可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,甚至寄希望于某个暂时的稀缺技能,而只可能来源于自我价值的全面提升,尤其是可迁移能力的提升。
这里引用贝索斯的一句话“人们经常问我,未来10年会有什么变化,可是他们从来不问我,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。”在变化的时代,你需要有不变的核心竞争力,才能从容应对,而能力就是那个不变的东西。
总结一下,如果想要提升市场价值,你需要做:
1.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,内化成能力;
2.有技能的需要着力培养稀缺技能,当然,只能维持一段时间,所以需要持续关注市场;
3.能力,才是长久需要提升的,因为市场变化太快,只有能力是岗位间相通用的;
4.最重要的,是不断尝试和总结,发现自己的天赋。
摘自:新锦成
版权所有:环球ug登录网站(控股)有限公司
学校地址: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(主校区)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(医学院校区)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(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)
邮箱:oitoffice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