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青铜器
中国青铜器浩如烟海,久远的年代,坚硬冷峻的质感,深沉的色泽,狞厉的纹饰,无不散发着古人莫名雍容的神秘,被称之为国之重器。青铜器文物出土前,均在地下埋藏很久,在空气、水、土壤等作用下,自然形成各种绿、蓝、紫、黑等不同色彩的腐蚀覆盖层,所以每件青铜器均是独一无二、举世无双的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。
青铜器
青铜器(Bronze Ware)是由青铜合金(红铜与锡的合金)制成的器具,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。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,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。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。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。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。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,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,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。中国青铜器之乡是陕西省宝鸡市,出土了大盂鼎、毛公鼎、散氏盘等五万余件青铜器。
鼎
是烹煮和盛放肉食的器皿,是祭祀和宴飨等礼仪场合最主要的青铜礼器。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夏代晚期,至西周中期以后,鼎的使用制度化,通常它以奇数组合,按使用者的等级地位规定使用的数量。随后一直沿用到两汉,魏晋时也偶有发现。在以后的历史时期中,鼎这类造型的器物依然存在,但用途发生了根本改变,器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。
簋
是古代盛放煮熟的黍、稷、粱用的食器,相当于现在的大碗。古人在宴飨时席地而坐,簋放在席上,用手到簋里抓取食物。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,盛行于商周和春秋,战国以后就很少见了,簋的形态变化最多。
虎食人卣
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,共有两件。后来都流入国外,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,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。虎食人卣的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,立意奇特。虎以后足及尾支撑身体,同时构成卣的三足,虎前爪抱持一人,人朝虎胸蹲坐,一双赤足踏于虎爪之上,双手伸向虎肩,虎欲张口啖食人首。虎肩端附提梁,梁两端有兽首,梁上饰长形宿纹,以雷纹衬地。虎背上部为椭圆形器口,有盖,盖上立一鹿,盖面饰卷尾夔纹,也以雷纹衬地,与器体一致。虎两耳竖起,牙齿甚为锋利。
四羊方尊
商晚期偏早器。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,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,高58.6厘米,重近34.5公斤。此尊造型简洁优美,采用线雕、浮雕手法,把平面图象与立体浮雕,器物与动物形状有机地结合起来。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,一气呵成,鬼斧神工,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。四羊方尊的出土地湖南宁乡,由于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,出土了大批的青铜器,其出土青铜器被称为"宁乡青铜器群"。四羊方尊便是"宁乡青铜器群"的代表,也是宁乡出土最早的青铜器。
天觚
觚是流行于商代至西周初的饮酒器。整个觚体分为三段,上部器口与细颈为容体,中间的腹部为实心,考古学上称之为“假”腹,下面为圈足。天觚是商代后期(约公元前1200-前1100年)饮酒器,高26 cm,口径15 cm,1977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。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。敞口,束颈,厚方唇,腹部不显,高圈足。颈饰仰叶纹,有鳞纹边饰。腹饰对称夔纹,圈足饰卷体钩鼻兽纹。全器自颈至圈足有四道三棱形棱脊,上饰人形几何纹。此觚纹饰奇丽,同类器形较为少见,属国家一级文物。
龙纹觥
龙纹觥是商后期盛酒器。原器通高19厘米,长44厘米,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桃花庄,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。龙纹觥体似兽角,前端龙首昂起,后端宽阔平齐。龙首双目凸起,两角上指,张口露齿,形象狰狞。龙首后的脊部有盖,盖正中有菌状钮,龙的躯体置于器盖上,左右蜿蜒,尾部卷曲,与器浑然一体。下设长方形矮圈足,纵向两侧各一缺口。腹两侧镂雕爬行的鼍和举首、吐舌、扬尾的龙,其间点缀鱼状动物和虺。此器造型奇异,在青铜器中仅此一例,鼍纹似扬子鳄,在青铜器纹饰中也极为罕见。
版权所有:环球ug登录网站(控股)有限公司
学校地址: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(主校区)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(医学院校区)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(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)
邮箱:oitoffice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