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文化
中医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大瑰宝,但是现在有些人一提中医,却是不屑一顾,认为中医是愚昧落后的象征,是伪科学,只有西医才是真正的医学科学,西医才能治病救人。殊不知,“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。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、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,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”。
中医学概述
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、病理、疾病的诊断、防治,以及养生和生命本质等内容的一门科学,是世界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医学在研究人类生命现象和疾病变化时,有一个明显特征,就是在关注有形之脏腑气血变化的同时,亦重视人的社会属性。中医学受到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,同时结合人类自身的思维、意识、精神情绪,阐述了关于生命、健康、疾病等一系列问题,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医学理论和医学理论体系。可以这样说,只有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内,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,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中医的内涵。
中医学形成
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。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,西周时期形成的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,在战国以后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。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,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;天文、历算、物候、农学、植物学、矿物学,以及冶炼、酿造等技术有诸多创新;在哲学思想方面出现了“诸子蜂起,百家争鸣”的局面,形成了儒、道、法、兵、阴阳等诸子百家。
中医学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首先是有一个医药知识的积累过程。从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,在这段漫长历史过程中,我国古代医药学家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,神农尝百草,并不是只有一位神农。先辈们将不知多少代人积累下的医药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,逐步建立起一些医学理论雏形,为战国以后的医药学的发展及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。
医学典籍
我们的先祖为了探求人体生命的奥秘及其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,利用古代哲学思想的方法论,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了观察。先秦时期出现的精气、阴阳、五行学说,作为思维方法渗透到中医学,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《黄帝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四部医学典籍的问世,标志着中医学发展的飞跃,由原先零散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上升为系统理论,建立起独特的医学理论框架。
《黄帝内经》的问世,是先秦至西汉时期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。这本书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,人与自然的关系,人体的生理、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、防治,不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奠定了基础,同时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继续发展的基石
《难经》是一部可与《黄帝内经》相媲美的古典医籍。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,涉及生理、病理、诊断、病症、治疗等各个方面,尤其是对脉学有比较详细的论述,对经络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《伤寒杂病论》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。这本书分为《伤寒论》与《金匮要略》两部分,前者以六经辨伤寒,后者以脏腑论杂病。书中提出了“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”的辨证论治原则,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为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的成书代表着治疗技术得到发展,首先是药物疗法的发展。由于辨证论治这一临床治疗体系的确立,药物疗法从单一的对症治疗,发展成为有规律的用药,并多采用按一定法度组成复方,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,也推动了对药物的深入研究。药物理论的提高促进了方剂的发展,《黄帝内经》有13方;《五十二病方》载方280余;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载方269,君臣佐使,配伍严谨,疗效确凿,故被奉为经方。针灸技术的发展。
中国的针灸系疗法早于药物疗法。针灸疗法产生于新石器时期,春秋战国时有了较快的发展,当时许多著名医生都使用针灸治疗疾病,如战国时期的扁鹊就善于针灸,他用针刺急救了虢太子的尸厥病等病例。《黄帝内经》所载治病方法也多为针灸,书中对针灸理论及穴位的论述颇为详细,记载了365个腧穴,并特别强调补泻手法,记载了逢时补泻、迎随补泻、疾徐补泻、深浅补泻、呼吸补泻、开阖补泻、提插补泻等多种操作方法。可以说针灸学是中医精气学说、阴阳学说、五行学说、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综合应用,正是这种综合应用,成就了中医的神奇之处。
我们环球ug登录网站也设有医学专业。很多医学专业的同学也在不断的学习中医知识。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人在了解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后,选择尝试中医疗法。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中医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。
版权所有:环球ug登录网站(控股)有限公司
学校地址: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(主校区)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(医学院校区)
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(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)
邮箱:oitoffice@126.com